《迎风的青春》为国产青春剧注入了新活力,让观众看到了不再沉溺于疼痛的青春故事。该剧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现了青春的朝气与拼搏精神,成为了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,标志着国产青春剧的转型与进步。
作者|谢明宏
编辑|李春晖
1997年是什么时代,是夏洛穿越回中学在广播室弹唱“曾梦想仗剑走天涯”的时代,也是父母辈勇闯上海滩,在黄河路讲排面谈格调“繁花如梦”的时代,还是勋云宰初恋开始的时代。
当小红书有人晒出父母年轻时的照片时,我们总能感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。正因如此,《成长的烦恼》《请回答1988》才会一直被津津乐道。所幸我们也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代际青春剧——最近追了《迎风的青春》,硬糖君更加坚信,青春是书写群像最好的环境,群像是追溯青春最好的证明。
《迎风的青春》讲述了90年代一群油田长大的少年的青葱岁月,他们吹响了迎接新世纪的号角,在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徜徉,滋长了想要探索世界寻找人生理想的愿望。青春正好,如果还有精准地一个赏味限定,那一定是1997年。
一次书写两代人的青春
相较于《家有儿女》那样聚焦一代人青春的剧集,《迎风的青春》在叙事上更为丰满多元。剧集用五个家庭的笑闹日常,解构了两代人的青春故事。父母辈的青春与孩子们的青春形成互文,交织出青春洋溢的氛围感。父母口中的“我们年轻那会儿可不像你们”,终于有了被验证的机会。
孩子们的青春发生在90年代,以苗苗、芽芽、李肆、胡子为核心,串联了油田少年的成长故事。这一代少年,还有着八十年代激情拼搏精神的遗风,但也有新旧世纪之交各种新鲜事物冲击下的迷惘。他们看武侠小说,听香港流行音乐,关心油田以外的世界。憧憬着香港回归想搞出大阵仗,怂恿父母离婚看热闹不嫌事大,讨论着班集体的新同学帮助他们融入集体。
主角团人设鲜明,性格和行为的反差萌让人忍俊不禁。孙千饰演的姐姐苗苗热情外向但学习平平,和成绩优异的弟弟芽芽是冤种姐弟。姐弟俩,一个想去大城市闯荡,一个想学考古,全都违背了妈妈“石油子弟爱石油”的殷殷期望。翟子路饰演的李肆异想天开,经常提出疯狂的畅想但被现实无情击垮。胡子文静内敛,却也有自己独立的想法。
父母辈的青春以片头穿插的方式呈现,虽然距离当下较远,仍能引发观众的跨时空共鸣。八十年代初的他们,有着时代的含蓄和内敛。脸蛋红润精神抖擞,正是歌曲里唱的“美妙的春光属于谁?属于我属于你,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”。苗苗妈妈曾和初恋计划过一场出逃,结果这场“私奔”以男生的告密无疾而终。十多年后,苗苗也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经历“叛徒事件”,无意间出卖了好朋友李肆。
几个家庭父母不同的相处模式和教育图景,让人想起看《家有儿女》的亲切感。苗苗妈妈严格,苗苗爸爸宽容,每次教育孩子都是他们的斗智斗勇的时刻。苗苗妈妈拿着鸡毛掸子追孩子,苗苗爸爸在后面劝。李肆爸爸急躁,李肆妈妈护犊子,灵活的李肆总能让爸爸的“体罚”扑空。角色的鲜活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,想当年谁还没被暴躁老妈追着跑过!
两代人的青春互相交织,让《迎风的青春》成为了“双面青春剧”:上一代人做过的事,有的又被当成新事物;下一代人往往会做和上一代相反的事,再下一代同样逆反;就像旋转楼梯,时而背离时而重复。
用成长解构人生议题
制作了大量青春动画的吉卜力董事长兼制片人铃木敏夫,曾以“价值观尚未成形的时期”来定义青春:孩子的价值观来自父母,待在这个范围内就不会出问题。然而一旦动了和父母价值观不同的念头,这个瞬间就会成为痛苦的开端。等到痛苦结束,就代表自己成为大人了。
某种意义上说,成长的痛苦,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。而当代人面对更复杂的世界并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,这可能意味着这种寻找自我、证成自我的过程始终不会结束,我们将拥有超漫长的青春期,这也让青春剧有了别样的价值与滋味。正如《迎风的青春》给人最强烈的感觉不是回忆杀,而是充满未来的欢乐轻松、不感负累的生活烟火。
每集一个主题,鲜明的单元化叙事让青春呈现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流水账,而是日日翻新的爆笑图鉴。“铁三角”呈现了苗苗、李肆、胡子三人的友谊。“新人”和“放学后别走”是青春期友谊的细腻呈现,那些敏感的新伙伴需要被保护,青春的友谊最珍贵。“为你为伍”探讨了深刻的话题,即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,而不是做一个毫无独立思想的看热闹的工具?
“好人”以苗苗和芽芽帮助强小娃、袁山青的细节,说明了善意与实践的差距。当我们无法站在受帮助者的立场思考问题,所谓的帮助有可能是添堵。在伤害他人自尊的同时,做的其实是无用功。
《迎风的青春》用轻喜剧的方式去解构成长命题,可以说是下饭且具有观众缘的。芽芽教袁山青干吃奶粉,结果自己呛得喷了一口。被逗笑的两人对视,就是友谊最美好的样子;苗苗跑到强小娃家里,带走爷爷送的土特产的时候被狗追得哇哇大叫。到了家里还被妈妈怀疑是不是到老乡家里偷东西了。
父母辈的笑料也很足,苗苗妈妈刚跟排球赛的同事发完饮料,苗苗刚想要一瓶来喝救被妈妈怒斥:“那是大人喝的,那都有色素!”苗苗妈妈、李肆妈妈、胡子妈妈本来正在美美做头发,一看到假教育专家就立刻展开三姐妹追捕行动。坏人是落网了,她们烫的头发也整坏了。辣目洋子饰演的教导主任简直是主任本任,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样子真让人想起被支配的那些年,教室窗户传来的寒冷目光。
正如苗苗后来说“我们终究没能去香港,也没能在汇演上大放异彩,但我们终究长大了。成为体面的大人后,却发现不如少年时代有滋味”。《迎风的青春》之所以独特,正在于它不仅拍出了四人组的独特性,更捕捉到了青春的普遍性。
青春群像剧还能如何突破?
青春剧是最难抓住时代感的,除了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,更难的是人物的精神面貌。这是服化道之外最不容易抓住的“神髓”。看《请回答1988》时,会发现里面的男孩痴迷王祖贤。看《家有儿女》时,能感受到奥运带来的全民欢腾。这些都是剧集人物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的绝佳案例。
《迎风的青春》不仅还原了90年代末的校园和家庭生活,更呈现了那个时代青年的追求和困惑。在苗苗和李肆的狂热中,完全可以感受到香港回归对全民的影响。
妈妈们穿着漂亮衣服跳《独自去偷欢》,孩子们通过Beyond的歌曲学习粤语。李肆的女神由赵雅芝变成了邱淑贞。大家吃牛排学错餐桌礼仪,最后以三双筷子结束战斗。在激情洋溢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里,正青春的人也充满了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的想法。
更富有创见的是,《迎风的青春》找到了跨时代的共鸣方式。观众不会因为不是自己的青春经历就觉得提不起兴趣。相反,那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样具有极强的当下性。
比如第八集明显在讲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,那个时代还没有原生家庭这个词,但相关问题是存在的。刘俊宝替爸爸向李肆求情,希望李肆父亲可以宽饶迫不得已的爸爸。袁山青要照顾小妹妹,还要应付催债的人,到了学校又要接受异样目光的审视。胡子看似家庭和睦,但亲情裂痕只有她自己清楚。当她站出来为母亲说话怼继父时,终于收获了成长。
剧集人物的真实感也塑造得极为丰满,苗苗前一秒还在哭泣“乔峰怎么这么不容易啊”,下一秒就继续鼓起勇气帮助强小娃。《迎风的青春》里的广谱群像,不只是苗苗的故事,更是几代人共享的青春。他们充满梦想、一天一个想法、为朋友两肋插刀闹笑话,在跌跌撞撞中,就不知不觉长大。
就连童年戏份,《迎风的青春》也做到了有趣的呈现。小李肆和小芽芽,突然有一天就不跟着妈妈进澡堂了,因为他们意识到了男女有别。而芽芽意外发现,童年时掉进坑里的自己曾被袁山青搭救过。这些可可爱爱的童年场景,与嬉嬉笑笑的青春场景互为补充,让人物更为立体生动。
剧集对生活烟火的还原也颇见功底。澡堂、电子游戏厅这些早已退出生活场景的地点得以重构。林七油田的呈现,是有温度有细节的。补脑口服液、鸡腿面包、录音磁带这些充满时代特征的物品,帮助观众集体沉浸在苗苗的青春体验中。
应该说,青春群像剧看似是一群人的青春,实际上是拍给所有人的青春,那种青春的氛围大概会成为我们一生的情绪补剂。而《迎风的青春》之所以能够突围,是它既拍活了孩子辈,也拍活了父母辈。用两代人的青春故事,构建了一个时代的群像。